初中物理课例研究报告(3)

洪老师
洪老师 2020-6-16 20:32
阅读需:0

(一)[设疑,引入]
师:同学们,物体下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你能举几个物体下落现象的例子吗?
生:(举例)投出的铅球从空中下落;投出的标枪从空中下落,……
师:回答的很好,这说明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有下落的趋势,物体下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物体的下落是不是有快慢之分?
生:是……
师:是什么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还是重的物体下落更快?
生:重的物体下落更快(并举例)。
师:真的这样吗?
师:关于这个问题,吸引了古往今来很多学者研究,其中有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师:那同学们知道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吗?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师:邀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
生:详尽地回答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以及伽利略关于反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和斜面试验,非常精彩。
师: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回伽利略,来亲身体验一下,究竟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慢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上节课相同的三个实验,观察各自下落的快慢情况: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先后落地的不同?
生:空气阻力。
师:如果设法消除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生:一样快。
师生一起做:拿出牛顿管,简介并演示真空条件下物体下落的实验,发现管内铁片下落快,说明牛顿管放置一会儿后,漏气了,跟同学们解释为这是个不抽真空的物体下落情况;然后立即现场抽真空,再次演示,发现铁片和羽毛下落一样快;然后放入空气,第三次演示下落实验,可发现明显的快慢区别,效果很好。
生:(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没有空气阻力时,(羽毛和铁片)下落一样快。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归纳总结、提出概念
演示(PPT课件):
1.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自由落体运动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生:只受重力,由静止开始下落。
师:对,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可以称之为自由落体运动,它有成立的几个条件(PPT演示):
条件:1.静止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2.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
师:①播放课件:阿波罗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做的自由落体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
②归纳总结
(三)布置课后预习
师: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生:快慢相同
师:能不能定量描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呢?比如从运动学的角度进行?
生:(少数人说有,大部分没有反映)
师:(启发)之前我们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都可以用公式来描述它运动规律,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同样可以用相应的公式来定量的描述它,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30“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
(四)课堂小结
①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关于落体的争论哪一位正确?
②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五)作业布置
课本P30练习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我根椐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作为两个课时来进行故教学过程可以讲的慢一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些,但仍发现有些学生针对个别问题没能弄清,下面我就在教材角度反思一下这节课的得失。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学生容易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对于落体运动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存在错误的认识: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这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建立。另一方面高一学生对与生活经验相冲突的物理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该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为了消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我设计了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明确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定性的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本节课我使用了较多的多媒体课件,以此来模拟物体下落快慢跟什么有关,对学生认识回忆生活中的落体现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有缺陷,就是不够真实,只能感性描述,缺乏理性分析,所以我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第一次课堂实施,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效果一般,基本达到设计目标,但我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提问去思考,主动性不够,且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少。
第二次课堂实施对课堂结构作了调整。最重要彩用视频引入,且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做了一点调整,尽可能给时间学生思考问题,教学效果较好。
第三次课堂实施,吸收了之前各位老师的建议,作了很大调整。课堂上尽可能控制教师讲的时间,我把牛顿管实验改为学生来做,并由他们来汇报实结果。同时学生的讨论也尽可能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课后发现效果很好。
2课后的评价与思索
本节课好的方面是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多角度地去创设情境,引领探究,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偏重于直接从书中获取物理规律,忽视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及所包含的本质,所以今后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的这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在情景引入部分,如何让学生从周边自身的情境出发举例,嘴巴说起来;在探究部分,如何让学生去猜想,脑筋转起来;在实验部分,如何让学生们的手动起来等等。另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相关标签:
评论
  • 消灭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