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标尺分度值是1 cm。
(1)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上(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或“显微镜”)。
(3)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为止。将近视眼镜镜片取走,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透镜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蜡烛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或者换用焦距更_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镜。
【解析】
(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厘米;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于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上调节;
(2)由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可知,此时f<u<2f时,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由图可知,c点正好在f和2f之间;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像呈现在视网膜之前,需要将像距变大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楚)。故,取下凹透镜后,象距变小了。那么怎样才能将像再次呈现在视网膜(光屏)上呢?
①将光屏向远处移。使像落在视网膜(光屏)上;
②将蜡烛(物体)向近处移(使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③三者位置都不变,可将凸透镜镜的焦距变大,这样也可以增大像距,从而可能将将呈现在视网膜(光屏)上。如下图所示。
【答案】(1)15.0 上 (2)c 投影仪 (3)右 大
微信扫码关注三人行问答社区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