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蜻蜓翅膀末端的前缘,会看到有一块加厚而发暗的色素斑,生物学上它被称为“翅痣”,如图2所示,它的作用

声现象 已结 1 1148
微甜的拖延
微甜的拖延 2021-4-4 05:30

在蜻蜓翅膀末端的前缘,会看到有一块加厚而发暗的色素斑,生物学上它被称为“翅痣”,如图2所示,它的作用可能是()

A.吸收太阳的光能,产生飞行的动力;

B.发出超声波,通过吸收反射波辨别方位,给蜻蜓的飞行导航;

C.调整翅膀的振动,减弱飞行过程中翅膀上的有害振动;

D.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通过吸收红外线,来获取外界的信息。


相关标签:
1条回答
  •  Look和妈妈
    Look和妈妈 (最佳回答者)
    2021-4-10 06:31

    解析:在原理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采用排除法。其翅膀吸收太阳能无法转化为动能,所以不可能产生飞行的动力。A错;蜻蜓有一定的视力,辨别方位可能通过视觉系统来完成,同时发声体的质量越大,振动频率越低,所以不可能通过质量较大的地方产生频率很高的超声波,故B错误;红外线对人也来说是不可见光,人没有通过吸收红外线来获取外界的信息。所以选项D也错误。到此,可以确定选项C是正确的。

    答案:C

    知识链接:

        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为了研究滑翔飞行和碰撞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其飞行的效率,一个四叶驱动,用远程水平仪控制的机动机翼(翅膀)模型被研制,并第一次在风洞内测试了各项飞行参数。 第二个模型试图安装一个以更快频率飞行的翅膀,达到每秒18次震动的速度。有特色的是,这个模型采用了可变可调节前后两对机翼之间相差的装置。     研究的中心和长远目标,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驱动的飞机表现,以及与传统的螺旋推动器驱动的飞机效率的比较等等。


    73 讨论(1)
提交回复